長期以來,我們的消防宣傳教育專注于“消防安全進學校”、“消防安全進企業(yè)”、“消防安全進社區(qū)”。由于多種原因,農村消防工作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qū)農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成了被遺忘的角落。而實際上,從近年來發(fā)生的火災事故情況來看,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農村產業(yè)結構及經濟的轉型,特別是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農村,農村火災事故有逐漸上升的勢頭,農村消防安全形勢越來越嚴峻。在城市消防建設逐步走上正規(guī)化、規(guī)范化、法制化道路過程中,發(fā)生在農村的一起起觸目驚心的火災事故,給我們做好農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敲響警鐘,改進和加強農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顯得更加緊迫和刻不容緩。
1.防火意識薄弱、消防知識匱乏
廣大農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消防管理相對滯后,消防宣傳工作難以到位,致使相當一部分農民的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知識缺乏,消防法制觀念不強。我在工作生活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農民存在著沒有消防安全意識或意識淡薄,消防安全嘗試貧乏,自防自救能力差的問題。我對附近村民進行了調查訪問,當問及農村該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時,竟有人回答,那是城里人的事;當問及他們發(fā)生火災是否懂得撲救時,“不知道怎么救火”,“用水潑”,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的回答。有人甚至認為消防救火要收費,不知道火警電話“119”以及相關義務,不了解消防隊消防栓及其性質、宗旨、業(yè)務等問題。
2.用電不規(guī)范,私拉亂接電線、電線老化現(xiàn)象嚴重
雖然農村已實施了電網改造,但改造不盡完善,進戶線以后的電氣線路都沒有更新,絕大多數(shù)農民家里的電氣線路自用上電以后_沒有進行過改造,加上農民安全用電知識缺乏,電氣線路火災隱患嚴重,線路老化,線芯老化、線芯裸露,電線接頭多、接觸電阻較大,接頭松動,電線接觸不良。
3.農村消防水源不足,道路交通不暢
由于當?shù)卣谡w規(guī)劃時,沒有充分考慮消防水源的分布和消防車如何便利取水等涉及消防整體規(guī)劃的因素,農村又遠離縣城,在交通不便的狀況下,公安消防車輛很難及時趕到火災現(xiàn)場,各鄉(xiāng)村也沒有可供消防車取水的水池、碼頭,一旦發(fā)生火災時,往往因為無法取得消防用水,延誤滅火時機。即使抵達著火地理位置,受村級道路和村中路況條件的限制,消防車無法通行,這些地方一旦發(fā)生火災,消防車也派不上場,只能隔山,隔村觀火,望火興嘆。
4.農村消防工作監(jiān)管不力,消防法律法規(guī)得不到落實
農村消防工作面廣量大,農村的地獄廣闊,工作可地點分散,給消防監(jiān)督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與此同時主管消防工作的的地方政府(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負責具體工作的職能部門重視不足,消防執(zhí)法意識欠缺,致使消防法律法規(guī)得不到有效執(zhí)行,農村防火公約和其他有關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未能真正落實。主要體現(xiàn)在消防工作體質不完善,責任制流于形式,未真正實行消防安全工作一票否決制。不健全考核和獎懲,難以形成消防安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自覺行為和_抓_的消防工作體制、氛圍。
5.房屋耐火等級低,抗火能力差
由于大部分農村經濟仍很落后,很多農民沒有足夠資金建造磚混結構住宅,絕大部分農村住宅的梁、檀、椽子、門窗等都是木質的磚木結構或木結構,農民的牲畜棚都是木結構用房,耐火等級_低。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fā)展,盡管農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還有相當多的村民特別是邊遠山區(qū)的村民,仍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為主要建筑居住,而這一類房屋的建筑材料多為可燃、易燃的杉松木,且屋與屋之間的間距_小,歷經數(shù)十年的風雨侵蝕,萬一發(fā)生火災,連片的土木屋_易造成火燒連營的可怕局勢。
6.用火隨意,火災隱患多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加,農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婦孺,他們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缺乏基本的防火常識,做飯多是用柴草和秸稈,柴才對方以及灶臺、煙囪的設置隨意,煙囪緊靠可燃屋頂、柴草,煙囪直對上風方向,大風天氣易形成煙、火倒灌。有液化灶的家庭,只知使用,如何預防液化氣的安全根本不知道。大多家庭將氣灶、氣瓶置放于柴火灶間,柴灶煮飯,氣灶煮菜是大多數(shù)有液化氣灶村民的習慣做法,往往在燒火煮飯時,熊熊的火光常將冰冷的液化氣瓶“溫暖”。加之農民防火意識淡薄,亂丟煙頭火種,亂倒灶灰爐渣等行為較為普遍。農民吸煙眾多,無論是在田邊地頭,還是灶前床邊抽煙都很隨意,危險性較大。還有很多農村居民都有熏臘肉和烤火的習慣,不論是房前屋后,還是灶屋睡房,一到冬春季節(jié)幾乎每家都要烤火和熏臘肉,經常發(fā)生火未滅人已睡的現(xiàn)象,也是造成農村火災的重要因素。